近【jìn】日,医生吐槽“鸿茅药酒”被跨省抓捕,引舆论沸腾,其背后是部门监管与企业自律的缺失。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迈向制药【yào】强国。《国医大【dà】师、全国名中医学术传【chuán】承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监管日渐细化,舆论期待“神医”乱象早日根治。同时,舆论也呼吁警惕“以查补医”代替“以药补医”导致检查费用增长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医生吐槽“鸿茅药酒”被跨省抓捕引舆论沸腾
1-09,广州医生谭秦东发表题为《中【zhōng】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帖【tiē】子,称“鸿毛药酒是毒药”。3天后,内蒙古鸿茅国药有限公司向公安机关报案,指责多家公众号对“鸿茅药酒”恶意抹黑,给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严重损害了公司商业信誉。
1-09,谭秦东被内蒙古凉城县的数名便衣警察从广州带走【zǒu】,被刑事拘留进而被逮捕。面对舆论的集中关注,近日凉川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称,谭秦东涉嫌损害商业信誉【yù】、商品声誉罪,目前案件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1-09,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关于鸿茅药酒事件的声明》,声明中表示刑法应谦抑,同时表示愿为【wéi】谭医生及其家人提供法律【lǜ】援助。同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鸿茅药酒有关事宜向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该局督促内蒙古鸿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jú】新闻发言人介绍【shào】了鸿茅药酒有关的监管情况,目前,国家药品【pǐn】监督管理局已组织有关专家,对鸿茅药酒由非处方药转化为处方药进行论证。
1-09,公【gōng】安部刑侦局官方微博回应,针对近期媒体高度关注的【de】“鸿茅药酒”事件,公安部高度重视,立即启动相关执法监督程序,已责成内蒙古公安机关依法开展核查工作,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理,相关工作正在抓紧依法推进中。同日【rì】,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谭秦东损害鸿茅药酒商品声誉案”的情况通报》。通报称,经研究认为,目前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指令凉城县【xiàn】人民检察院:将该案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变更强【qiáng】制措施。
舆论关注:鸿茅药酒遭舆论口诛笔伐
舆论质问鸿茅药酒是酒?保健品?药品?《人民日报》表示鸿茅药酒作为一【yī】种非处方中成药,既不是一无是处的“毒药”,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虽然其说【shuō】明【míng】书上明确标注了主治功能、禁忌事项等,但一般消费者对此并不熟悉,如果通过广告宣传不断弱化药品属性、强化保健功能,就会模糊药品与保健品的边界,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媒体梳理鸿茅药酒曾多次违法。《健康时报》揭鸿茅药酒10年违法之路,据不完全统计的结果显示,鸿茅药酒广告曾被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cì】数达2630次,被【bèi】暂停销售数十次。
事件中的跨省抓捕引发了最大争议。《中国青年报》认为跨省抓捕,权力行使要经得起推敲。各界对谭秦东的发帖是刑事犯罪还是民事侵权存在分歧。据澎湃新闻【wén】报道,谭秦东一案在法律【lǜ】界存在不同声音,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刑事诉讼中心主任【rèn】汤光仁认为,文章标题中的“毒药”一词是虚构事实【shí】还是文艺表述或专业提醒,应仔细甄别;北【běi】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维维分析,谭秦东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普通的民事侵权,而非刑事犯罪。有观点认为不可将民事纠纷刑事化。光明网评指出,对于可能存在的“民事纠纷刑事【shì】化”问题,更要重视,毕竟,“民事纠纷刑事化”的另一面就是不严格按照法律办事,这也跟权力谦抑的原则相悖,也会伤害法治本身。对此倾向,必须严防,而不可容其蔓延和抬头。
不少媒体认为监管部门存在失职【zhí】行为。证券时报网表示鸿【hóng】茅药酒里隐藏着监管部门的醉态,这种醉态需要用问责和惩处来清醒,唯有监管清醒了,才能发挥权力监管作用,起到监管和规范的效果,唯【wéi】有地方保护心理被遏制了,鸿茅药酒十年违规的行为才可能被终止。
网民普遍对鸿茅药酒的疗效和跨省抓捕问题不满。有网友质疑警权滥用。也有网友表示广【guǎng】告播出平台和产品代言人也负有一定的责任。还有部分网友表示,像鸿茅药酒这类夸大疗效的虚假宣传的药品有【yǒu】很多,监管严重缺失。此外,网友【yǒu】对“鸿茅药酒”由非处方药转化为处方药表示不解,同时质疑“鸿茅药酒”的安全性。
舆情点评:部门监管与企业自律缺失
“鸿茅药酒”负面舆情迅速引【yǐn】爆舆论场,从传播范围来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人民网、新华网、澎湃新【xīn】闻等传统媒体连续发文。在自媒体中,该事件同样引起广泛讨论,传播范围较广。从舆论倾向性方面来看,媒体和公众关注焦点较为一致。从传播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反弹性的揭底”与质问监管缺失。从莎普爱思到鸿茅药酒,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量再【zài】次彰显。
违法药品广告【gào】虚假宣传多次挑战法律底线【xiàn】,是监管严重缺失,也是行业、企业的自律意识的严重缺失。企业在追逐利益时,不应以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企业应承担其社会责任,追求其社会价值,这样才会有【yǒu】持续、稳健、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