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产业政策对药企创新与发展的影响
医【yī】药产业政策是指以医药产业企业为监管对象,制定与实施影【yǐng】响医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从而实现规范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药产【chǎn】业政策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其对制药企业创新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09,以“医药产业创新”为核心主题的“2017中国医药产业未来领袖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峰会主要围【wéi】绕医药研【yán】发、医药电商等两大主题,以医药产业创新案例及热点话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我国目前医药产业现状,探究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新方向和新路径。在医药产业新技术、新政策及新理念的影响下,互联网趋势下的电商医药产业发展如火如【rú】荼,人工智能、基因检测等独立自主研发医药技术方兴【xìng】未艾。从医药产业的上游政策到下游的制药产业的发展,医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中财网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医药产业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2%,高于全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5.02%;2017年【nián】1季度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统一上【shàng】升14.64%,比去年同【tóng】期增速上升0.04%。
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征
医药产业是主要从事中药材、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化药品【pǐn】、生物制品、抗生素、卫生材料、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等业务的产业,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合体,是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重要产物,对解【jiě】决人们身体健康问题、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及延长寿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yòng】。
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医药产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但产业集中度与规模经济效应有待提高
2016年,我国医药产业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2%,高于全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5.02%。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利润总额保持较【jiào】高水平。但是,目前医药产业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小【xiǎo】”“多”“散”三方面。与美国【guó】、英国等北美洲、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药企业产业集中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下的低成本效应。
(二)医药产业行业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也高
医药产业从可行性研究、临床研究到试生产初步投入、医药成果产业化生产销售等各个阶段,各阶段审批时间长、环节复杂、各阶段周期时间长,无论从固定资产设备投入方面,还是从资金【jīn】、专业化人才人力资本方面、资金投入方面,制药企业对【duì】资金、设备、人才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医药产业行业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lěi】(沉没成本)也相当高。
(三)医疗产业生产主体不断多元化,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医药产业内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民营形式、股份制【zhì】形式的制药企业迅速发展,民营、外资、国有形式共存下的新型制药企业不断壮大、共同发展。但是,制药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主要引入国外【wài】先进制药技术进行模仿创新,或引入国外国【guó】企专利制药技术,制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四)医药产业发展下的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制药企业发展在生【shēng】产力布局调整和市场选择影响下,凭借专业技术、医药政策支持、专业化人才人力资源、资金及信息优势,东部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上带来的跨国外包服务、生产产业技能化、跨国国际交流等跨国合作贸易机会,逐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制药企业专业集聚地。因此【cǐ】,东部地区的“环渤海”“长三【sān】角”“珠三角”三大制药企业聚集地的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
医药产业政策对制药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影响
(一)医药产业政策
医药产业政策是指以医药产业企业为监管对象,制定与实施影响医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从而实现规范【fàn】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xù】发展的目的。
医药产业政策包括医药产业市场准入及新药审批【pī】政策【cè】、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药品监管政策、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医药科技政策六个方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保持自身身体健【jiàn】康需求及延长寿命的需求愈加迫切。与此同时【shí】,医药产业政策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其对制药企业创新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市场准入与新药审批政策
从1978年改革开放【fàng】以来,1978年的《药政管【guǎn】理条例》、1979年卫生部制定与颁布的《新药管理办法》、1984年的《药品管理法》、1985年卫生部颁发的《新药审批办法》、1999年药品【pǐn】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与【yǔ】颁布的《仿制药品审批办法》《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新药审批办法》、2001年修订的的《药品管理法》、2002年颁布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5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规范了医药产业市场准入条件下的制药企业厂房环境、营业场所【suǒ】、设备设施、仓储条件、人员资历及管理组织体系,以及新药注册审批方面的行政审批及技术评审要求,明确了医药产业市场准入【rù】及新药审批政策,对促进制药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
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pǐn】监督管理【lǐ】局、卫生部、工信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医药产业结构【gòu】调整及发展方向,促进了制药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规范了制药企业区域空间规划和布局调整。
3.药品集中采购政策
2009年1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bù】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2009年6月颁布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的说明》、2010年7月卫生部等7部联合签发的《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品【pǐn】集中采购工作规范》,明确规范了医药产业药品集中采购中全程监管要求和流【liú】程,逐步解决了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了制药企业优胜劣汰,提高了制药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实现了制药企业低成本下的规模经济效应
4.药品监管政策
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guǎn】理法》、199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1996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继续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通知》、2005年颁【bān】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lǐ】规范认证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3年的《关于开展仿制药治疗一致性评价工作》、《仿制药治疗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解决了医药产业发展中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的问题,进一步提【tí】升了制药企业生产【chǎn】质量管理水平。
5.药品价格管理政策
医药产业的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包括【kuò】集中采购体系演变形成的【de】药价管理政策和物价主管部门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相关政策主要包括《药品价格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fǎ】》《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差比价规则》、2010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关于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2011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关于调整部分抗微生物类和循环系统累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关于调整激素【sù】、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累等药品价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加强了成本管理,降低了药品价格,健全了药品价格监管职责,进一步完善了价格体系。
6.医药科技政策
2007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2007年【nián】产业技术研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申报指南》、2009年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tǐ】制改革的意见》、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和工信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医药【yào】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等医药科技政策,明确了医药产业中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要求和流程,鼓励制药创新三大突破,有助于形成医药产业自主创新技术。
(二)医药产业政策对制药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影响
1.制药企业创新实力与生产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新药注册审批制度不完善,制药企业创新性受损
随着改革【gé】开放以来的【de】各种医药产业政策的颁布和修订,医药产业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2%,高于全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yè】务收入同比增速5.02%。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全球合作、兼并经济潮流下,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利润总额保持较高水平,企业综合实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目前新药注册审批制度不完善【shàn】,一是对新药的规定不明确,过于宽泛;二是药审人员的缺乏、政策连续性导致的新药审批流程过长,制药企业创新性受损。
2.制药企业的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改善,但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较为落后
制药企业是国家及地方药物的主要供应者,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药物产品供不应求的【de】局面到目前的制药企业不仅能够有效供应国【guó】家药物需求,还新增了药品及疫苗的品种。但是,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药企【qǐ】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主要引入国外先进制药技术进行模仿创新,或引入国外国企专利制药技术,国内制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3.制药企业医药出口持续增长,药品流通中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但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缺乏可靠性
凭借专业技术、医药政策支持、专业化人才人力资源、资金及信息优势,东部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yōu】势带来的跨国外包服务、生产产业技能化、跨国国际交流等贸易合作机会,逐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制药企【qǐ】业专业集聚地,东部地区的制药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医药出口持续增长,国际地位有【yǒu】所提高。但是,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不完善,医药产业市场中存在恶性竞争,药品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医药产业市场准入,以及新药审批政策、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药品监管政策、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医药【yào】科【kē】技政策等产业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药产业政【zhèng】策对制药企业创新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相关监管部门需不断完善医药产业政策,鼓励通过合并、兼并、重组的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规模经济效应下的低成本效应,不断加强对创新性新药的引导和政策支持,明确规范新药的定义及范围,进一步优化医药产业区域【yù】布局和产业布局,深化药品【pǐn】监管制度和药品价格管理体制,建立以【yǐ】医保支付价格为核心、最高零售限价为辅的医药价格体系,不断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完善医药产业政策评估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制药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医【yī】药产业政策是指以医药产业企业为监管对象,制定与实施影【yǐng】响医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从而实现规范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药产【chǎn】业政策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其对制药企业创新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09,以“医药产业创新”为核心主题的“2017中国医药产业未来领袖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峰会主要围【wéi】绕医药研【yán】发、医药电商等两大主题,以医药产业创新案例及热点话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我国目前医药产业现状,探究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新方向和新路径。在医药产业新技术、新政策及新理念的影响下,互联网趋势下的电商医药产业发展如火如【rú】荼,人工智能、基因检测等独立自主研发医药技术方兴【xìng】未艾。从医药产业的上游政策到下游的制药产业的发展,医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中财网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医药产业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2%,高于全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5.02%;2017年【nián】1季度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统一上【shàng】升14.64%,比去年同【tóng】期增速上升0.04%。
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征
医药产业是主要从事中药材、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化药品【pǐn】、生物制品、抗生素、卫生材料、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等业务的产业,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合体,是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重要产物,对解【jiě】决人们身体健康问题、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及延长寿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yòng】。
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医药产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但产业集中度与规模经济效应有待提高
2016年,我国医药产业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2%,高于全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5.02%。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利润总额保持较【jiào】高水平。但是,目前医药产业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小【xiǎo】”“多”“散”三方面。与美国【guó】、英国等北美洲、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药企业产业集中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下的低成本效应。
(二)医药产业行业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也高
医药产业从可行性研究、临床研究到试生产初步投入、医药成果产业化生产销售等各个阶段,各阶段审批时间长、环节复杂、各阶段周期时间长,无论从固定资产设备投入方面,还是从资金【jīn】、专业化人才人力资本方面、资金投入方面,制药企业对【duì】资金、设备、人才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医药产业行业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lěi】(沉没成本)也相当高。
(三)医疗产业生产主体不断多元化,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医药产业内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民营形式、股份制【zhì】形式的制药企业迅速发展,民营、外资、国有形式共存下的新型制药企业不断壮大、共同发展。但是,制药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主要引入国外【wài】先进制药技术进行模仿创新,或引入国外国【guó】企专利制药技术,制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四)医药产业发展下的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制药企业发展在生【shēng】产力布局调整和市场选择影响下,凭借专业技术、医药政策支持、专业化人才人力资源、资金及信息优势,东部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上带来的跨国外包服务、生产产业技能化、跨国国际交流等跨国合作贸易机会,逐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制药企业专业集聚地。因此【cǐ】,东部地区的“环渤海”“长三【sān】角”“珠三角”三大制药企业聚集地的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
医药产业政策对制药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影响
(一)医药产业政策
医药产业政策是指以医药产业企业为监管对象,制定与实施影响医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从而实现规范【fàn】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xù】发展的目的。
医药产业政策包括医药产业市场准入及新药审批【pī】政策【cè】、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药品监管政策、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医药科技政策六个方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保持自身身体健【jiàn】康需求及延长寿命的需求愈加迫切。与此同时【shí】,医药产业政策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其对制药企业创新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市场准入与新药审批政策
从1978年改革开放【fàng】以来,1978年的《药政管【guǎn】理条例》、1979年卫生部制定与颁布的《新药管理办法》、1984年的《药品管理法》、1985年卫生部颁发的《新药审批办法》、1999年药品【pǐn】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与【yǔ】颁布的《仿制药品审批办法》《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新药审批办法》、2001年修订的的《药品管理法》、2002年颁布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5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规范了医药产业市场准入条件下的制药企业厂房环境、营业场所【suǒ】、设备设施、仓储条件、人员资历及管理组织体系,以及新药注册审批方面的行政审批及技术评审要求,明确了医药产业市场准入【rù】及新药审批政策,对促进制药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
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pǐn】监督管理【lǐ】局、卫生部、工信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医药产业结构【gòu】调整及发展方向,促进了制药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规范了制药企业区域空间规划和布局调整。
3.药品集中采购政策
2009年1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bù】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2009年6月颁布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的说明》、2010年7月卫生部等7部联合签发的《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品【pǐn】集中采购工作规范》,明确规范了医药产业药品集中采购中全程监管要求和流【liú】程,逐步解决了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了制药企业优胜劣汰,提高了制药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实现了制药企业低成本下的规模经济效应
4.药品监管政策
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guǎn】理法》、199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1996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继续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通知》、2005年颁【bān】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lǐ】规范认证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3年的《关于开展仿制药治疗一致性评价工作》、《仿制药治疗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解决了医药产业发展中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的问题,进一步提【tí】升了制药企业生产【chǎn】质量管理水平。
5.药品价格管理政策
医药产业的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包括【kuò】集中采购体系演变形成的【de】药价管理政策和物价主管部门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相关政策主要包括《药品价格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fǎ】》《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差比价规则》、2010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关于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2011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关于调整部分抗微生物类和循环系统累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关于调整激素【sù】、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累等药品价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加强了成本管理,降低了药品价格,健全了药品价格监管职责,进一步完善了价格体系。
6.医药科技政策
2007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2007年【nián】产业技术研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申报指南》、2009年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tǐ】制改革的意见》、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和工信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医药【yào】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等医药科技政策,明确了医药产业中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要求和流程,鼓励制药创新三大突破,有助于形成医药产业自主创新技术。
(二)医药产业政策对制药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影响
1.制药企业创新实力与生产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新药注册审批制度不完善,制药企业创新性受损
随着改革【gé】开放以来的【de】各种医药产业政策的颁布和修订,医药产业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2%,高于全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yè】务收入同比增速5.02%。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全球合作、兼并经济潮流下,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利润总额保持较高水平,企业综合实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目前新药注册审批制度不完善【shàn】,一是对新药的规定不明确,过于宽泛;二是药审人员的缺乏、政策连续性导致的新药审批流程过长,制药企业创新性受损。
2.制药企业的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改善,但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较为落后
制药企业是国家及地方药物的主要供应者,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药物产品供不应求的【de】局面到目前的制药企业不仅能够有效供应国【guó】家药物需求,还新增了药品及疫苗的品种。但是,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药企【qǐ】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主要引入国外先进制药技术进行模仿创新,或引入国外国企专利制药技术,国内制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3.制药企业医药出口持续增长,药品流通中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但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缺乏可靠性
凭借专业技术、医药政策支持、专业化人才人力资源、资金及信息优势,东部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yōu】势带来的跨国外包服务、生产产业技能化、跨国国际交流等贸易合作机会,逐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制药企【qǐ】业专业集聚地,东部地区的制药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医药出口持续增长,国际地位有【yǒu】所提高。但是,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不完善,医药产业市场中存在恶性竞争,药品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医药产业市场准入,以及新药审批政策、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药品监管政策、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医药【yào】科【kē】技政策等产业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药产业政【zhèng】策对制药企业创新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相关监管部门需不断完善医药产业政策,鼓励通过合并、兼并、重组的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规模经济效应下的低成本效应,不断加强对创新性新药的引导和政策支持,明确规范新药的定义及范围,进一步优化医药产业区域【yù】布局和产业布局,深化药品【pǐn】监管制度和药品价格管理体制,建立以【yǐ】医保支付价格为核心、最高零售限价为辅的医药价格体系,不断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完善医药产业政策评估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制药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